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戰馬嘶鳴,具有陽剛之美;飛鴿傳書,賦予戰爭的神韻;而軍犬狂叫,卻能使敵人聞風喪膽,失魂落魄。
古老的“兵神”
犬是人類馴化最早的家畜,早在4600年前,當人類還處于以狩獵為主的時代時,就開始用犬圍獵,看守牲畜了。犬用于軍事也有相當長的歷史把。據推測,軍犬已是至少有2400多年軍齡的“老兵”了。
在我國,將犬運用與軍事,也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戰活時期,我國著名防御專家墨翟,在他的著作中就曾專辟章節,論述了犬在防御戰中的作用。敵人在城外挖地道,墨翟就在城內遍挖土井,每個井口均派遣耳聰目明的犬來執勤,以“審直穴之所在,鑿穴以迎之”。如果地道相通,就讓犬“來往其中”,進行巡邏,“犬吠既有人也”。另據古書記載:“凡行軍下營,周有眾犬,敵來則犬吠,使營中有所準備,謂之大鋪”。又曰:“營三百步初畜犬基中,二十領地,以監視周圍軍情,謂之犬附”。
千百年來,古今中外將犬運用于戰爭的戰例,更是蔚為大觀。
公元16世紀,西班牙人在對付剽悍的法國軍騎時,曾用訓練有素、身披甲盔的軍犬設伏,待敵騎弛近,一聲號令,群犬奮起功之,頓時法軍馬陣被群犬攪得亂咳陣腳,隨后,西班壓士兵蜂涌而上,把不可一世的法國軍騎打得人仰馬翻,潰不成軍,落荒而逃。
在中世紀橫掃歐洲的匈媽王阿提拉以及近代史上煊赫一時的拿破侖,都曾利用軍犬扎營放哨,追逐窮寇,防守城堡。
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羅斯戰爭失敗。在遠征軍潰逃途中,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時,曾有一士兵在森貝拿爾山隘跌入雪坑,被積雪埋住。這時,一只名叫巴利的公犬跳入雪坑,解救出這名士兵,并用體溫將他溫暖蘇醒。
巴利在危險中共拯救過41人的生命。1818年巴利死了,它的遺體被制成標本,迄今仍陳列在位于伯爾尼的瑞士自然博物館里。以表彰它的“偉績”。
中法戰爭時,活躍在云南、廣西一帶英勇抗擊法軍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曾養了一只剽悍伶俐、名黑虎的愛犬。據傳,在著名的諒山大戰中,它勇猛過人,在法軍隊列中橫沖直撞,專咬軍中扛旗士兵的咽喉,至使法國士兵望旗生畏。又傳,黑虎曾在一次危急關頭,急中生智,只身奔跑引開了前來圍剿的法軍,使黑旗軍轉危為安,而黑虎卻負傷陣亡。時至今日,當年劉永福在廣州陸非碣石鎮北效為愛犬立經濟立下的一塊五尺高胡石碑“義犬冢”仍赫然屹立。
“老兵”新傳
隨著戰爭的演化,作為特殊“兵種”的軍犬越來越受到青睞,并被大量投入現代戰爭中。據資料記載,一次世界大戰是,德、意、比、法、英等國組建了軍犬勤務部隊,并開創了將軍犬大規模地用于執行各種戰斗任務的先例。僅德軍就投入6000余只軍犬參戰,另有4000只充做預備隊。法軍參戰的軍犬約2萬只。由于軍拳運用于戰爭奇效顯著,故在1919年凡爾賽條約里,曾明文指令戰敗的德國必須將軍犬交給英、法及其它戰勝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使用的軍犬數量有增無減。據統計,同盟國和軸心國總共投入軍犬達25萬只之多。僅以美國為例,一次大戰中美軍還尚無自己訓養的軍犬,遠征軍出征前還得向法國和比利時等國借用軍犬。爾后,美軍在戰爭中認識到了軍犬的特殊作用,才開始在國內籌建了軍犬訓練基地。如堪薩斯州的拉克蘭空軍訓練基地;佐治亞州的貝寧堡步兵偵察犬訓練中心等。時至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將2萬只軍犬編成一支代號為“K9”的特種部隊投入戰場,廣泛用于地雷探測、警衛、傳令、偵察、放哨和拉雪撬等軍事行動。衛國戰爭期間,原蘇軍為了痛擊德國法西斯,也組建了探雷犬、反坦克犬、偵察犬、爆破犬、彈藥運輸犬、通信聯絡犬、警衛犬、急救犬等共計6萬之眾的軍犬部隊。原蘇軍在1941年8月建立的4個反坦克軍犬連(每連126只軍犬)馳騁沙場,共殲敵坦克500余輛。其它軍犬部隊抓獲俘虜470多人,搜集各種軍事情報20多萬份,傳遞作戰命令12萬次,向火力密集的前沿陣地運送彈藥800多噸,營救了近60萬負傷官兵,并消除了德軍布設在303座城鎮內的400多萬枚地雷。這些訓練有素的軍犬給予了德國沉重的打擊,迫使惱羞成怒的希特勒,于1942年1月發布了與軍犬開展斗爭的命令。1945年6月24日,在衛國戰爭中屢建奇勛的軍犬還光榮地出席了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在原蘇軍中還有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軍犬,名叫文爾內。這只軍犬曾隨部隊南征北戰,久歷行。1945年2月,原蘇軍逼德國邊境,軍犬文爾內和戰士斯達羅一個班,在進入德境山林時,突然遭到德軍襲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斯達羅犧牲在一個德寇的強口下。文爾內見狀,嘶咬住撲向兇手。盛怒之下咬斷了德寇3個指頭祭放在他胸前,伏主人身上默默地舔著。功克柏林5年后的一天,亞力山大與軍犬文爾內在柏林市區執勤。突然,文爾內駐足一楞,發現了殺死斯達羅的兇手,它旋即憤怒的猛撲上去,死勁地咬住他的脖子,任憑亞力山大奮力制止也無法平息它的狂怒。幾分鐘后,兇手被咬死,文爾內也因過度狂怒而患腦溢雪倒下,。這只軍犬死后,人們在柏林市郊區的墳塋墓碑上,用俄文鐫下“烈犬文爾內之萌”以示緬懷。
在英軍中,軍犬除了執行各種戰斗任務外,饒有風趣的是,它還是英軍戰場上有吉祥愛物。據卡美爾著《動物英雄》一書所述,犬是英軍頂禮膜拜、最寵愛的動物福星。如:英軍一個傘兵團每次軍事行動都要帶上犬隨機飛性,并為犬特制個與具降落傘。大家把它趣稱為“世界跳傘第一狗”。
為了表彰在戰爭中榮立戰功的動物,英國曾于1943年設立了迪金勛章,專門授予“動物英雄”。據資料統計,在二次大戰中曾有32只軍鴿、一只貓、3披戰馬和18只軍犬,獲此殊榮。
美軍在侵越戰爭中,由于不適應叢林地帶悶熱、潮濕的氣候環境,與曾根據戰地需要,把27~30只軍犬編成偵察犬排、跟蹤犬排執行看守軍用倉庫的警戒任務和其他戰斗任務。越戰期間,美軍每個師均配備了2!3個軍犬排。
我國將士的助手
我國的軍犬事業,興起于本世紀20年代。南京、北平、傷上海等地從1918年起,陸續成立了“狼犬促進會”和“警犬訓練班”等組織,但軍犬事業真正步入正軌,并得到長足發展卻是在全國解放之后。
軍犬在保衛祖國邊防和內衛的復雜斗爭中戰功卓著,成了我軍戰士“無言的戰友”、“忠實的助手”。
1957年11月,云南邊防某部曾召開慶功大會,授予一只叫賽虎的軍犬1枚勛章,表彰它在一次戰斗中一舉搜出5名匪兵的戰績。
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軍犬更是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如:軍犬黑豹與越軍拼死搏斗后,被越軍用槍托打掉兩顆門牙,但它仍兇猛地死死咬住越軍不放,直到軍犬員趕到生擒住這名越軍后才松口。
還有軍犬阿獵,曾在漆黑的夜晚生擒了3名企圖潛入我境內破壞的越軍特工隊員,并搜出了1名嘴含竹管潛藏于水中的越軍。
軍犬在云南前線,成了越軍聞風喪膽的一員虎將。1名被俘的越軍特務戰戰兢兢地對我審訊人員說:“中國軍犬比我們特工對還厲害”。
具有超凡的軍犬
據科學家測定,犬的嗅覺細胞有2.2億個,是人的44倍,其實際嗅覺能力卻高于人100萬倍。埃以戰爭之后,聯合國出于人道主義,曾動用現代化電子設備,尋找埋在西奈沙漠里的士兵尸體,結果耗時數周,僅找到8具。爾后調用英國6只軍犬,便很快尋找440具尸體。
軍犬敏捷的奔跑力是多少動物望塵莫及的。它最快的速度可達90~100公里/小時,在短距離內,連汽車也稍遜一籌。
軍犬勇非凡,在攻擊時專咬人和動物的咽喉。具有“軍事素質”的軍犬,敏捷出擊,連豹之類野獸也畏懼三分。
軍犬在戰地救護中的作用同樣為人稱道。它既能區別敵我,又能分辨死活。多少處于死亡邊緣的戰士被軍犬營救,對此不知有多少英雄為之灑下感激的淚水。
軍犬雖然是天生的色盲,但卻具有超凡的夜視能力。尤其對運動目標,它可感受800米開外的距離。犬的聽覺也相當敏銳,以距離比較,強于人16倍。從頻率上說,人最高只能聽到2萬赫茲的聲音,而犬則能聽到10完赫茲的聲音。一旦它兩耳豎直,稍一調整,就能象小聲納一樣校準聲源方向,哪怕十分微弱的聲音也難逃它的神耳。
“犬乃忠臣也”,在軍犬眼中,主人就是上帝。只要一聲令下,什么“生命誠可貴”全然不顧了。它的英武忠烈精神,一直為天下英雄豪杰所敬佩和稱道。
今天,各種高精尖武器不斷涌現,各種武器裝配不斷更新,未來戰爭將怎樣演化,不可定論,但在未來的戰爭中,軍犬仍將占有一席之地,任何先進武器都難以替代。
_________________
在藍藍大海的波濤中,我擁有英雄的夢;
在滾滾奔騰的浪花里,我的激情在奔涌!